古代斩首:技术与产业

来源: Hi科普啦2023-08-14 07:37:35
  

在影视剧中,我们发现斩首的刑罚都是咔嚓一下子就人头落地了,那么有没有可能一下子杀不死罪犯,让他们非常痛苦的情况呢?

民间故事

民间就有这样一个故事,说在咸丰年间,海盗猖獗,民不聊生。有一次,官兵捉住了50多个海盗,要把他们全部押到福州北郊刑场上斩首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但是吧,官兵们平时杀敌也不会像刽子手一样专门砍别人的脑袋,所以在行刑的时候技术有点生疏,对着有一个囚犯砍了几刀都没砍下来,官兵决定拿锯子来行刑。

这多残忍啊,当地一个买菜的年轻人看到他们拿出锯子准备行刑,有些不忍。虽说这群海盗无恶不作,但是也不至于这么折磨他们,站出来大骂官兵没人性。

官兵当时就不乐意了,你行你上。谁知这少年毫不畏惧,放下扁担就上前,接过刑具连着对20多个海盗行刑。少年手起刀落,干净利索,神色淡定如切菜,看得监斩官目瞪口呆。官兵立刻把行刑的赏钱给他,按照一个人一千钱来算,给了2万多钱,甚至还准备招安他做一个专门的刽子手。

少年答应下来,带着一大包钱,菜也不卖了,美滋滋地回家了。见到父亲,他还炫耀地说自己行刑时有多威风。结果他父亲顿时义愤填膺,抄起棍子就是一顿暴打,还放话说儿子要是干这种造孽的差事,就与他断绝父子关系。

真实的斩首刑罚

上面这个例子只是一个民间故事,真实性无法证实,咱们就说说一说古代斩首的一些流程。一般来说,古代设立斩首示众的目的,就是要利用这种酷刑来震慑人心,起到警示作用。

一般来说,只有罪恶滔天,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才会被斩首。一般大官斩首讲究家丑不可外扬,在午门外秘密处战。大多数问斩的罪犯,还是一些没有官衔的,比如江洋大盗、连环杀人凶手,还有谋逆、谋杀亲属或者一些乱伦的犯人。

斩首的时间有十分严格的规定,古代都说秋后问斩,但也不是秋天每一天都可以的。唐朝就规定,在大祭祀日、致齐日、朔日、望日、上弦日、下弦日、断屠日月、二十四节气、假日和下雨未晴的日子,不得执行死刑。明代又有了一些变化,比如规定每个月的初几和那些天气不能斩首。

斩首的过程也不复杂,在确定斩首日子后,要选定问斩的主要地点,可不是像电视剧里面一样还要专门搭一个台子,朝廷可不愿意出这笔钱。

一般斩首地点固定就是在人比较多的菜市口,也不说到底在哪一家铺子前面。当菜市口的商贩们知道以后,就会提前去贿赂刽子手,让他们不要在自己铺子前面见血。

行刑的时候,把犯人带到刑场中央,双手反捆在木桩上,使得犯人不由自主地身体前倾。然后其中一个刽子手往前拉着罪犯的长发,另一个行刑的刽子手摸清楚犯人脖子上的骨头,避免一刀砍在骨头上,争取咔嚓一下就能人头落地。

这一刀斩也算是刽子手们的考核标准之一,还有一个标准是看他们一次能行刑多少次,这十分考量刽子手的体力和心理素质。

斩首是酷刑

斩首是古代一种残忍的酷刑,对于犯人来说,行刑前是一种莫大的煎熬,如果不能一刀斩那更是痛苦。

法国的科学家拉瓦锡在被砍头时还做了一个实验,他对旁边的人说,我想看看头被砍了以后意识还能存在多久。行刑后,刽子手提起这颗伟大的头颅,发现他至少眨了11下眼睛。可见行刑以后,犯人仍然能够感觉到痛苦。

另一方面,负责行刑的刽子手虽说是时代的产物,但是他们也是时代的受害者。这些群体多为世袭的,而且通常被普通百姓看不起,歇业以后,有的人找不到女人愿意嫁给他们,断代是常有的事。

据说民国时,在武冈县的大朗巷聚集着很多清朝时期的刽子手,人们通常不敢接近这里,但是却总能听到里面传出念佛忏悔的声音。

关键词:

责任编辑:sdnew003

相关新闻

版权与免责声明:

1 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”(非商业周刊网)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

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,文责自负。

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
4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。